(视频来源:CCTV-4)
2025年5月30日,CCTV-4中文国际频道以“中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迎端午”为题,宣传介绍雁塔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雁塔结绳香囊”。
结绳是人类最古老的技能之一,中国结绳技艺则是指在“实用结”的基础上,演化出的一支以审美为目的的“艺术结系列”。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将其运用到服饰上(腰间杂佩的习俗),到了唐代,有了专门的结艺作坊,装饰用绳材也很成熟,如佩印、佩玉、佩香囊等等的带子、绳子、穗子等。结艺在几千年历史中不断的创新,因其独特的美感而被广泛应用,并在文化上被人们赋予种种吉祥文化寓意,如:吉祥结、如意结、盘长结、团锦结等等。这些寓意结是将抽象的理念,用具体的结法创作出一类从文化上得到民族共识的吉祥符号。
制作结绳香囊的汪卫东女士是“雁塔结绳香囊”第四代传人。据考,汪卫东的曾外祖父曾在北京做事,清朝灭亡时返回苏州花街巷老家,当时小妾吴朱氏用家中刺绣的彩丝线搓拈成绳,编结成香囊送与家人,大家非常喜欢。后该技艺在家族及邻里间传授,其技艺随大房夫人的女儿吴春华嫁到汪家而传给了汪氏后人。1956年汪卫东随父母支援大西北移居西安雁塔区,在传承中汪卫东女士结合关中地域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法,形成独特的“雁塔结绳香囊”,代表作品包括《结绳香囊系列》《盘长十二生肖系列》《结绳耳饰》《绳贴画》等。
“雁塔结绳香囊”历史久远,做工精美,具有传统的民间审美意识,深受民间和国际友人的喜爱,被诸多人士收藏。
编辑:余坤